沩仰宗眼
2017-09-26 15:26

 
    沩仰宗由灵祐和他的弟子慧寂创立,因灵祐住潭州沩山(今湖南宁乡县西),慧寂住袁州仰山(今江西宜春县南),故称为沩仰宗。

    灵祐 (771-853),福州长溪人,15岁依同郡建善寺法常剃染,于杭州龙兴寺受具,学大小乘经律。23岁游江西,见百丈山怀海而入室,居参徒之首。元和末,他遵怀海之嘱,到沩山去开法。《景德传灯录》卷九记其赴沩山主法的因缘:一日,司马头陀从湖南来,对百丈怀海说:“寻得一山名大沩,是一千五百人善知识所居之处”。百丈说:“吾众中莫有人住得否? ”司马曰:“待往观之。”时华林和尚为第一座,百丈使侍者请至问曰:“此人如何?”司马请华林咳嗽一声行数步。司马曰:“不可。”百丈又唤灵祐,灵祐当时为典座,司马一见乃曰:“此正是沩山主人也。”其夜,百丈召祐入室,嘱云:“吾化缘在此,沩山胜境,汝当居之,嗣续吾宗,广度后学。”时华林禅师闻之曰:“某甲忝居上首,典座何得住持?”百丈说:“若能对众下得一语出格,当与住持。”即指净瓶问云:“不得唤作净瓶,汝唤作什么?”华林说:“不可唤作木也。”百丈乃问灵祐 ,灵祐踢倒净瓶便出去。百丈笑云:“第一座输却山子也。”从上面的言语作为中,可以隐约看到沩山灵祐的宗风特色。

    沩山灵祐的基本思想,是“三种生”说,即把主客观世界分为“想法”、“相生”、“流注 生”。《人天眼目》卷四记载云:

    “师谓仰山曰:‘吾以镜智为宗要,出三种生。所谓想生、相生、流注生。《楞严经》云: “想相为尘,识情为垢”。二俱远离,则汝法眼应时清明,云何不成无上正觉?想生即能思相生即所思之心杂乱,相生即所思之境历然,微细流注,俱为尘垢。若能净尽,方得自在。’ ”

    其实,沩山三种生,也是灵祐为接引学人证得大圆镜智(即佛智)、达自由无碍境地而设的三种机法。《人天眼目》卷四载:“后有僧问石佛忠禅师‘如何是想生?’忠云:‘兔子望月 ’。‘如何是相生?’忠云:‘山河大地。’‘如何是流注生?’忠云:‘无间断’。”石佛忠禅师用最为简洁的禅机妙语概括了“三种生”的意义。具体地讲,“想生”,指主观思维,所谓“想生为尘,识情为垢”。即认为所有“能思之心”都是杂乱染污的“尘垢”,必须远离它们,才能得到解脱。而所谓解脱,也就是发现自己本源常住佛性,“思尽还源,性相常住”。这实际是要求僧侣放弃习惯的思维模式和分别情识的认识能力。《人天眼目》卷四中,石佛忠禅师颂“想生”云:“密密潜行世莫知,个中已是涉多歧。如灯焰焰空纷扰,急急归来早是迟。”“相生”,即指“所思之境”,也就是客观世界。沩仰宗强调外在世界不可执著,否则便会妄起争执,不得自在,无法达到对佛法的悟解。石佛忠禅师对此颂曰:“法不孤生仗境生,纤毫未尽遂峥嵘。回光一击便归去,幽梦一开双眼明。”“流注生”,指心中微细尘垢烦恼不断升起,世间万物均生灭不已,变化无穷。石佛忠禅师对此颂曰:“尘尘声色了无穷,不离如今日用中。金琐玄关轻掣断,故乡归去疾如风。”

    总之,“三种生”是沩山灵祐依据《楞严经》而引出的三种障碍佛道的邪恶想法。这三种生 “俱是尘垢;若能净尽,方得自在”,否定和抛弃它们是成佛得“自在”的前提。对此三种生,如能远离和否定,乃至伏断,则能证得圆明之镜智,达到自在的境地。

    沩仰宗“三种生”思想所要表达的核心思想即是“无思”。当年灵祐至江西,参礼百丈怀海,一日侍立至深夜,百丈说:“你拨炉中有火否?”师拨了一下说:“无火”。百丈走下座来亲自去拨,拨到深处,拨出了一点火,便举给灵祐看,说:“此不是火”灵祐由是大悟礼谢,并陈述自己的见解。百丈说:“此乃暂时歧路耳!经云:欲识佛性义,当观时节因缘。时节既至,如忘忽忆,方省已物不从他得。故祖师云:悟了同未悟,无心亦无法。只是无虚妄凡圣等心,本来心法元自备足。汝今既尔,善自护持!”因此,灵祐受到百丈的启发,悟得了他的深机妙用。佛性本自具足,只须自我挖掘,自可开发心地,不需于外苦求。他继承百丈禅法,以无事为宗,他对弟子们说:“夫道人之心,质直无伪,无背无面,无诈妄心,行一切时中,视听寻常,更无委曲,亦不闭眼塞耳,但情不附物,即得从上诸圣只是浊边过患。若无如许多恶觉、情见、想习之事,譬如秋水澄渟,清净无为,澹泞无碍,唤他作道人,亦名无事人。”(《景德传灯录》卷九)。灵祐仅对于自心起念,告诫弟子不要为外界假相所惑。他让侍者唤第一座,第一座来,师云:我唤第一座,汝来作什么?又让唤院主,院主来,师云:我唤院主,汝来作什么?所谓第一座、院主,皆是寺院中的职事名称,可以用来泛指任何具有此种身份的人,而一个具体的人,可以用很多类似的名称称谓,因此,禅者不应惑于外在名相而失,其实,得其用而忘其体。据说,灵祐临终问其门徒说:“老僧死后山下作水牯牛,肋上书云:沩山僧某甲;与么时,唤作水牯牛?唤作沩山僧某甲?”这些问答恰是对沩仰宗“三种生”的具体说明。灵祐说:“以要言之,则实际理地,不受一尘,万行门中,不舍一法。若也单刀直入,则凡圣情尽,体露真常,理事不二,即如如佛。”

    慧寂(814-890)作为灵祐的上首弟子,执侍15年,他继承灵祐“三种生”思想,更以“无思”来重新发挥。据《五灯会元》卷九载,灵祐接引慧寂便是运用“无思”思想的。慧寂问:“ 如何是真佛住处?”灵祐说:“以思无思之妙,返思灵焰之无穷,思尽还源,性相常住,事理不二,真佛如如。”慧寂于此言下大悟。此处的“无思”,即无念、无心。无念说是慧能禅法的一贯主张,而慧寂又用“无思”这一概念重新发挥。他在答韦胄问时,认为曹溪宗旨是不劝看读,而主张“不收、不摄、不思”。他认为慧能携衣法南遁,于大庾庚岭对追来的慧明所说的五祖“密语”就是“端坐静虑,不思善,不思恶,正与么时,还我明上座本来面 目。”可知,慧能的“无念”说就是禅宗顿悟入理门的意旨。沩仰宗要求禅师们远离“三种生”,于物无念,于事无心,自会证得圆明镜智,达到自在的境地。

    此外,慧寂承接师风,又别出一手,以画圆相,接机对物,为师资水乳一家之风,共振其道。《五家宗旨纂要》明确指出:“沩仰宗风,父子一家,师资唱和。语默不露,明暗交驰,体用双彰,无舌人为宗,圆相明之。”可见,“圆相”的运用确是沩仰宗的一大禅风特色。

    沩仰宗圆相的运用,据《人天眼目》卷四《圆相因起》记载说:

    “圆相之作,始于南阳忠国师,以授侍者耽源。源承谶记传于仰山,遂目为沩仰宗风。”

    所谓“圆相”,指佛法真如的圆满与绝对,禅宗师徒一般是用拂子、如意、拄仗或手指等,于大地或空中画一圆圈,或用笔墨书写一圆形图,以象征真如、法性、实相,或众生本具的佛性等。在禅林中,相传圆相始作于南阳慧忠,授予侍者耽源,耽源又授与仰山慧寂。《袁州仰山慧寂禅师语录》及《人天眼目》中均记载此段缘起:耽源对仰山说:“国师(慧忠)当时传得六代祖师圆相,共九十七个,授与老僧。国师示寂时,复谓予曰:‘吾灭后三十年,南方有一沙弥到来,大兴此道。次第传授,无令断绝。’吾详此谶事在汝身。我今付汝,汝当奉持。”遂将此本送与仰山,仰山接得一览,便一火焚之。一日耽源又对仰山说:“向所传圆相,宜深秘之。”仰山告诉他,已经烧掉了。耽源奇怪地说:“吾此法门,无人能会,唯先师及诸祖师,诸大圣人方可委悉,子何得焚之?”仰山说:“慧寂一览,已知其意,但用得,不可执本也。”耽源说:“然虽如此,于子即得,来者如何?”仰山说:“和尚若要,重录不难。”便又重集一本呈上,一无差失。

    由上可知,圆相的运用主要是以仰山慧寂为主的。其实,翻阅现存资料,沩仰宗圆相符号的运用,在灵祐时已有开端。如《灵祐语录》中载:“师(灵祐)见仰山来,遂以五指搭地画一画 ,仰山以手于项下画一画,复拈自己耳,抖擞三五下,师休去。”《慧寂语录》中亦记载: “沩山一日见师(慧寂)来,即以两手相交过,各拨三下,却竖一指。师亦以两手相交过,各拨三下,却向胸前。仰一手覆一手,以目瞻视,沩山休去。”灵祐在与慧寂的慧心交接时,避开言语机论,直接示以胸前交手,虚空画画。当然,灵祐也曾运用圆相。《灵祐语录》中载;“师一日呈起如意,复画出○相云:有人道得,便得此如意。道!道!时有僧云:此如意本不是和尚底。师云:得而无用。又有僧云:设与某甲,亦无著处。”一僧问灵祐如何是祖师西来意,灵祐竖起拂子,后来此僧遇到王常侍,把前番经过说与,王常侍便修书一封给灵祐,“师拆开,见画一圆相,内写个“日”字,师云:‘谁知千里外有个知音。’仰山侍次,乃云:‘虽然如此,也只是个俗汉。’师云:‘子又作么生?仰山却画一圆相,于中书‘日’学,以脚抹却。师乃大笑。”可见,在灵祐时代,圆相已开始运用。

    灵祐时,虽亦偶用圆相,但并不以此作为接引的主要手段,圆相的广泛运用,抑或说是滥用,主要是在慧寂时。据《慧寂禅师语录》载:

    “耽源上堂。师出众作此○相,以手拓呈了,却叉手立。耽源以两手相交作拳示之,师进前三步,作女人拜。耽源点头,师便礼拜。”

    “师侍沩山行此,忽见前面坐起,沩山云:‘面前是什么?’师近前看了,却作此相。沩山点头。”

    “师因韦宙就沩山请一伽陀,沩山云:‘觌面相呈,犹是钝汉,岂况形于纸墨。’韦乃就师请,师于纸上,画一圆相。注云:‘思而知之,落第二头;不思而知,落第三首。’ ”

    圆相的运用,贯彻于慧寂接化学人的全部过程之中。《人天眼目》卷四沩仰宗条,更奉圆相具有的六种含义,即暗机、义海、字海、意识、默论、圆相。在这里,圆相,实际上是以圆形为本的种种符号,在《慧寂语录》中所出圆相有:○ 等。《人天眼目》记有:“ 仰山亲于耽源处,受九十七种圆相。后于沩山处,因此○相顿悟,后有语云:诸佛密印,岂容言乎?又曰:我于耽源处得体,沩山处得用。谓之父子投机,故有此圆相。”这些圆相,在参禅问答的过程中,或被用作无可表示之表示,或为不加言解的默旨。所有这些圆相,都是用来勘辨端的。比如画此相,乃纵意;或画此 相,乃夺意;或画此 相,乃肯意;或画○相,乃许他人相见意;或画 相,或点破或划破,或掷却或托起,皆是时节因缘。因此,才有圆相,便有了宾主、生杀、纵夺、机关、眼目、隐显、权实等作用。真是入廛垂手,或闲暇师资辨难,互换机锋,贵图当人,大用现前矣。《人天眼目》中更举五冠了悟用圆相来表示,从初心渐至佛心的境界,即 。

    可知沩仰家风,举缘即用,忘机得体,所谓“月落潭无影,云生山有衣”。沩仰宗风细密,灵祐接引学人顿超得妙,慧寂功行绵密,不是大根器不易继承。慧寂的法嗣有西塔光穆、南塔光涌等十人。光穆传资福如宝、宝传资福贞邃,前后四世而法系不明。光涌也只传芭蕉慧清,清传逞州继彻而绝。沩仰宗在禅宗五家中兴起最早,衰亡也最早,法脉仅维持150余年。

通讯地址: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南华禅寺 联系方式:0751-6501014(客堂)0751—6502258(信息部)

Copyright (C)中国禅宗网 旧版 All Right Reserved 南华禅寺版权所有 ICP证粤A1-20100101